苏州市政府日前召开新闻通报会,向来自全国及海外的新闻媒体宣布,由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科院、江苏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技术创新成果展示暨交易会(2000·苏州)”于5月27日至29日在苏州举行,届时将有150多所高校、140多个科研院所、2000多家企业携500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共赴姑苏古城赶一场“科技大集”。此前,苏州市曾分别于前年和去年成功地承办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交易洽谈会”和“’99中国苏州科技成果交易会”。
苏州不是因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来作为这次大会的承办方的。用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梁保华的话来说,“苏州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正面临着努力构筑苏州竞争新优势、建设21世纪人间新‘天堂’的艰巨任务。尽管苏州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我们仍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到非常突出的位置。承办这一盛会,将有利于促进苏州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促使我们加快把苏州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基地。”
就在不久前,苏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六个100工程”已经启动,目标是:今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组织实施科技产业化项目100项,培育高新技术产品100个,新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0亿元,引进留学生企业100家,确保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390家的发展目标。
保持和构筑苏州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的奋斗,开放型经济在苏州经济发展中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进一步强化开放型经济优势,继续发挥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以开放促进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
如果说开放型经济是苏州建设21世纪人间新“天堂”的龙头的话,那么,全面构建苏州技术创新体系则是龙头上的“点睛之笔”——它为开放型经济营造了基础,又为开放型经济的纵深发展提供了释放能量的空间。苏州过去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苏州经济的第一增长点。去年苏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到45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工业总产值23%。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全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快速成长,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88家,产值超亿元的已有78家,超10亿元的6家;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投入的重点。去年苏州工业技改投入181.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8.3%。在全年确定的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和“双高一优”技改项目中,85%是高新技术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外贸出口的热点。去年苏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近50%,达到27亿美元,其中3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36%,使出口产品档次得到明显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产业结合调整的集聚点。去年电子信息等六大新兴产业在苏州工业销售总量中的比重已从90年代初的不足10%上升到37.5%,市区则超过55%。目前,苏州已成为全国主要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15亿元,已占全市工业销售总量的17.9%。
技术创新能量的积聚来源于对机遇与逃战的清醒分析,同时还来源于对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大胆实践。坚持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的结合,为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插上翅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创造业基地。跨世纪的苏州,需要以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项目为引进重点,加快推进技术进步。目前,苏州引进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有961个,其中超亿美元的项目29个;名列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72家进入苏州,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资比重超过65%,仅市区就有100多家;合资、独资企业的技术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罗技鼠标、明基彩显、精工爱普生水晶振子、液晶显示器、超微半导体和日立、三星半导体集成电路等20多个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有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较大份额。如苏州工业园区AMD、韩国三星生产的半导体芯片已达到0.25微米以下。苏州新区的彩色显示器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台,占到世界产量的10%;鼠标器年产量达1亿只,占世界产量的70%。
跨世纪的苏州在不断扬弃和超越自己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加大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力度。目前已有美国超微半导体、日本的日立、富士胶片等15家著名跨国公司把研发机构建到了苏州。跨世纪的苏州需要通过开放型经济促进内资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于是,每年都组织1—2次大型的外资企业配套协作洽谈会,全市仅去年就有300多家企业为外资企业生产配套产品,配套金额达80亿元。
坚持技术创新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为科技成果转化打开了“绿色通道”,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创新基地。苏州创办了一批产学研联合体。全市一大批优势企业与156个部、省属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紧密关系,形成了100多个相对稳定的产学研联合体。大中型企业中有70%与科研院所或高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昆山市与中科院在周庄共建的“中科昆山高科技园”,去年产品销售达6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之一。苏州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国性的科技成果交易会,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苏州建立了一批技术创新载体。以苏州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各级开发区建设,使高新技术的发展有了积聚和辐射的基地。去年,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80亿元,占全市的4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3亿美元,占全市的52%,拥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占全市的55%。
留学生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等各种形式的科技创业园的建立,使技术创新载体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服务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低门槛、免租金、税全返),吸引了一批留学归国人员进驻,吸纳了近3000名优秀技术人员来苏州创业。苏州近年来组织科技合作的研究开发项目就有311项,一批重点项目还列入了省、市科技攻关计划。吴江市为振兴丝绸产业,解决丝绸后处理中的防皱、防缩等关键技术,与中科院8个研究所合作,进行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苏州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十分重视,仅去年一年,就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7000名,其中硕士305名、博士32名;目前来苏州落户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已有521名。
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各级党委政府是营造创新环境的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推动技术创新工作,要把重点放到营造创新环境上来,不仅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激励措施,还及时清理了不利于技术创新、不利于公平竞争、抑制创业者和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尽可能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苏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引导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违法、侵权行为,使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在研究开发、投入担保、土地使用、人才引进、技术入股等方面都给予企业以更多的支持。
苏州市还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要达到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市重点企业集团达到3%。并于最近建立1亿元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并注册成立了江苏苏州高新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对基金进行企业化运作、规范管理,首批风险投资项目已经签约立项,在建立科技投入体系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为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生态生活环境,苏州市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注重城乡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
新世纪即将来临,开放的苏州需要更大功率的技术创新推进器。苏州市委市政府已作出规划,要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到工业总量的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45%以上。重点是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等六个产业,使苏州在新世纪竞争中掌握主动权。